打铁花是流传于华北地区的民间传统焰火表演,当地群众利用“花”与“发”的谐音,取“打花打花,越打越发”之意,希望生意红火、事业兴旺、增祥瑞保平安。
打铁花起源于北宋,鼎盛于明清,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,打铁花大型表演原是炼丹道士与民间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锡五门工匠每年春节共同祭祀太上老君祖师爷而举行的一种仪式。
表演时,十几盘化铁炉火光冲天,打铁花艺人赤膊上阵,舞动着千余度高温的铁汁自如穿梭,被击打后的铁花纷飞,可迸出几丈高冲向空中朵朵绽放,场面蔚为壮观。
相传在北宋年间,确山县有一年大旱,为了解除旱情,大家自愿捐钱修建一处庙宇,要铸一口大钟,放在庙里。各家就捐出自家的铁器,由铁匠们把铁器熔化成铁汁。
这时飞来一群乌鸦,它们盘踞在树上怎么也轰不走,此时从人群中走出一位老人,他从地上捡起两根柳木,蘸了些熔化的铁汁,把柳木向上一击,铁汁溅起了十几米高的金色火花,如同焰火一般照耀了天空,乌鸦受惊纷纷飞跑。
自此以后,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汉族民间传统娱乐活动打铁花流传了下来。由于打花技艺性很强,传承困难,投入大,所以急需保护。
|